法国的文化(法国文化介绍)_实用信息_资讯_外房网

2025-07-16 02:27来源:本站

  与法国及其人民有关的人类活动模式和象征主义

  法国的文化受到地理、历史事件、内外势力和团体的影响。法国,尤其是巴黎,自17世纪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高雅文化的中心,从19世纪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从19世纪末开始,法国在电影、时尚、烹饪、文学、技术、社会科学和数学等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个世纪以来,法国文化的重要性起伏不定,这取决于它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性。今天的法国文化以巨大的地区和社会经济差异和强烈的统一倾向为标志。2014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项全球民意调查显示,法国在世界上最具正面影响的国家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德国、加拿大和英国)。

  

  法国文化

  Académie Franaise确立了语言纯粹主义的官方标准;然而,这个标准,不是强制性的,偶尔被政府本身忽略:例如,左翼政府Lionel Jospin推动一些职能的名字女性化(madame la部长),而Académie推动一些更传统的madame le部长。

  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来推广法国文化和法语。例如,他们建立了一套补贴和优惠贷款制度来支持法国电影。这条图邦法律,源自推广它的保守派文化部长的名字,强制要求在面向公众的广告中使用法语。请注意,与英语媒体有时出现的一些误解相反,法国政府既没有监管私人在商业环境中使用的语言,也没有强制法国的网站必须使用法语。

  法国有许多地区语言,其中一些与标准法语非常不同,如布雷顿语(接近康沃尔和威尔士的一种凯尔特语言)和阿尔萨斯语(德语的一种阿勒曼方言)。一些地区语言是罗马语,如法语,欧西坦语。巴斯克语与法语和世界上任何其他语言都完全没有关系;法语是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边界上的一种语言。

  其中许多语言都有热情的拥护者;然而,当地语言的真正重要性仍然存在争议。2001年4月,法国教育部长杰克·朗(Jack Lang)正式承认,两个多世纪以来,法国政府的政治力量一直在压制地方语言。他宣布,法国公立学校将首次承认双语教育,并聘请双语教师来支持其他语言的教学。在法国学校,学生至少要学习两门外语,第一门通常是德语或英语。

  2008年7月,法国议会在凡尔赛举行的会议上实施了一项宪法修订,确立了对地方语言的官方承认。

  宗教在法国

  法国是一个世俗国家,根据1789年的《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宣言》,思想和宗教自由得到保护。共和国建立在la?cité原则的基础上,即宗教自由(包括不可知论和无神论),由朱尔斯费里法和1905年在第三共和国(1871-1940)初期制定的政教分离法强制执行。2011年欧洲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三分之一(33%)的法国人“不相信有任何神灵、上帝或生命力量存在”。2011年,Institut franais d'opinion publique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5%的法国人自称是基督徒,25%的人不信仰任何宗教。

  根据欧洲晴雨表2012年的民意调查,基督教是法国最大的宗教,占法国公民的60%。天主教徒是法国最大的基督教团体,占法国公民的50%,新教徒占8%,其他基督徒占2%。非信徒/不可知论者占20%,无神论者占13%,穆斯林占7%。

  法国将宗教自由作为一项宪法权利予以保障,政府在实践中也普遍尊重这一权利。在上个世纪早期,各个团体之间长期的暴力冲突导致国家与已建立的天主教会断绝了联系,而天主教曾是国家的宗教。政府坚定地承诺维持一个完全世俗的公共部门。

  天主教长期以来是国教,在法国文化和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王是杰出的成员,也是国家和社会秩序的首脑。大多数法国人是天主教徒;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世俗的,但仍然高度重视天主教。

  天主教信仰不再被视为国教,就像1789年革命之前以及19世纪各种各样的非共和政体(复辟王朝、七月君主制和第二帝国)一样。天主教会和法国政府的制度分裂(Séparation de l'Eglise et de l'Etat)是由后者在1905年强加的,代表了这一时期法国激进派共和党中的世俗主义和反教权主义运动的高潮。

  20世纪初,法国还是一个信奉保守天主教的乡村国家,但在此后的一百年里,随着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变得更加世俗。2006年12月,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份由哈里斯互动公司(Harris Interactive)进行的民意调查。调查发现,32%的法国人自称为不可知论者,约32%的人是无神论者,只有27%的人相信任何类型的上帝或至高的存在。根据法国市场调查机构益普索(Ipsos)的数据,天主教徒如今占法国人口的57.5%。

  法国在16世纪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大约30%的人改信新教,成为法国胡格诺派教徒。一些王子参加了改革运动。但是国家君主制受到了那些想要脱离国教的人的威胁。新教徒受到歧视和镇压。1572年8月24日,圣巴塞洛缪日大屠杀在巴黎发生,法国的宗教战争被认为开始了。这场法国内战发生在以亨利一世为首的天主教徒和以亨利·德·纳瓦拉为首的新教徒之间。亨利·德·纳瓦拉在1589年皈依天主教后成为国王。

  亨利四世的儿子路易十三世开始通过暴力袭击来镇压新教徒,比如围城拉罗谢尔。1685年,路易十四撤销了《南特编辑》,没有离开这个国家的新教徒普遍遭到镇压。成千上万的新教胡格诺教徒为了安全和获得宗教自由,从法国移民到新教国家,如荷兰、英国、南非和北美殖民地。17世纪期间,他们一直被流放,直到1787年,路易十六重新建立了宗教自由。

  根据世界犹太人大会(World Jewish Congress)的数据,目前法国的犹太人社区大约有60万人,根据Appel Unifié Juif de France的数据,有50万人。它集中在巴黎、马赛和斯特拉斯堡等大都市地区。

  法国犹太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中世纪早期,法国是犹太人学习的中心,但随着中世纪的发展,迫害也在增加。法国是欧洲第一个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解放犹太人口的国家,但尽管法律上平等,反犹太主义仍然是一个问题,19世纪末的德雷福斯事件(Dreyfus affair)就说明了这一点。然而,通过1870年的Décret Crémieux,法国为当时法国统治的阿尔及利亚的犹太人获得了完全的公民权。尽管四分之一的法国犹太人在大屠杀中死亡,但法国目前是欧洲犹太人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21世纪初,法国犹太人大多是西班牙系和北非血统。在德国军队占领法国并建立维希政权后,历史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德系犹太人社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中被摧毁。犹太人的宗教信仰范围很广,从极端正统的Haredi社区到大部分世俗的、在文化上认同犹太人的犹太人。

  伊斯兰教是21世纪初法国的第三大信仰。大Mosquée号于1929年在巴黎建造,以纪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自北非的法国殖民军队。北非的阿拉伯人开始在法国定居。在21世纪初,法国的穆斯林人口(按百分比计算)是西欧国家中最多的。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移民和永久家庭定居的结果,主要来自北非的前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在较小程度上来自土耳其和西非等其他地区的群体。政府没有在人口普查记录中收集有关宗教信仰的数据,但估计和民意调查显示穆斯林的比例在4%到7%之间。

  据广泛报道,佛教是法国第五大宗教,仅次于基督教、无神论、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法国有超过200个佛教冥想中心,包括大约20个在农村地区的大型静修中心。佛教人口主要由中国和越南移民组成,还有相当数量的法国本土皈依者和“同情者”。近年来,佛教在法国日益流行,成为法国媒体和学术界相当大的讨论话题。

  法国于2006年成立了第一个法国议会邪教活动委员会,该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登记了一些被认为是危险的邪教。这类运动的支持者以尊重宗教自由为由批评了这份报告。该措施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危险的邪教才被列为此类,国家世俗主义确保了法国的宗教自由。

  风俗习惯和传统

  现代法国是几个世纪以来国家建设的结果,是许多历史省份和海外殖民地纳入其地理和政治结构的结果。这些地区在时尚、宗教仪式、地区语言和口音、家庭结构、烹饪、休闲活动、工业以及简单的倒酒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传统。

  然而,法国国家和文化的演变,从文艺复兴到今天,促进了政治、媒体和文化生产在巴黎及其周边地区(在较小程度上,还包括其他主要城市中心)的中央集权,20世纪的工业化使法国人从农村大规模迁移到城市。19世纪末,大约50%的法国人以土地为生;如今,法国农民只占6-7%,而73%的人生活在城市。19世纪的法国文学充斥着乡土青年“来到”巴黎,在首都的文化、政治或社会舞台上“成功”的场景(这种计划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经常出现)。法国第三共和国制定的政策也通过强制服兵役、中央集权的国家教育系统和禁止地方语言鼓励了这种流离失所。虽然近年来法国的政府政策和公开辩论恢复了区域差异的稳定,并呼吁公共领域某些方面的权力下放(有时带有种族、种族或反动的色彩),区域流离失所的历史以及现代城市环境、大众传媒和文化的性质,使得在今天的法国保存区域“地方或文化感”极其困难。

  法国历史上的省份的名字-如布列塔尼(布列塔尼),贝里,Orléanais,诺曼底(诺曼底),朗格多克,里昂,Dauphiné,香槟,普瓦图,Guyenne和Gascony (Gascogne),勃艮第(Bourgogne), Picardy (Picardie),普罗旺斯,杜兰,利木赞,奥弗涅,Béarn,阿尔萨斯,佛兰德斯,洛林,科西嘉(科西),萨沃伊(Savoie)…(请参阅个别文章了解每个地区的具体文化)-仍然用于指定自然、历史和文化地区,其中许多出现在现代的région或département名称中。这些名字也被法国人用来证明他们的家庭出身。

  巴黎和其他省份在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和世界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法国人经常用“la France profonde”(“Deep France”,类似于“heartland”)这个词来指代那些摆脱了巴黎霸权的省级城镇、乡村生活和农村农业文化的深刻“法国”方面。然而,这个表达可能带有贬义,类似于“le désert fran?ais”(“法国沙漠”),它常被用来形容一个省份缺乏文化适应。另一个表达,“terroir”是一个法语术语,最初用来指葡萄酒和咖啡,表示地理赋予这些产品的特殊特征。它可以很松散地翻译为“地方感”,体现在某些品质上,以及当地环境(尤其是“土壤”)对产品生长的影响。自那以后,这个词的使用被推广到许多文化产品上。

  除了大城市领土,法国还包括加勒比海的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和法属圭亚那等前殖民地,以及印度洋的马约特和Réunion等海外行政区。(还有一些“海外集体”和“海外领地”。有关详细讨论,请参阅《法国行政区划》。自1982年以来,按照法国政府的权力下放政策,海外部门选举出了权力与法国大都市地区类似的地方议会。由于2003年修改宪法,这些地区被称为“海外地区”。这些海外部门具有与大都会部门相同的政治地位,是法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类似于夏威夷是一个州,是美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它们也有特定的文化和语言传统,使它们不同。海外文化的某些元素也被引入到都市文化中(例如,音乐形式的双曲)。

  19世纪和20世纪的工业化,移民和城市化也在法国创造了新的社会经济区域社区,无论是城市社区(如巴黎,里昂,维尔班,里尔,马赛,等等)以及城郊和工人阶级腹地(如塞纳-圣德尼)的城市群(不同地称为banlieues(“郊区”,有时被称为“时髦”或“pauvres”或les cités“住房项目”)),这些项目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地方感”和当地文化(很像纽约市各行政区或洛杉矶郊区),以及文化身份。

三九点资讯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